让基层文艺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精神力量 ——访全国先进工作者、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文联主席李卓玛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本报记者采访了此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文联主席李卓玛,请她讲述自己的基层文艺故事,以此向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致敬。
记 者:您在家乡的基层文艺一线坚守多年,最重要的精神支撑是什么?
李卓玛: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彩虹故乡,和这片土地上勤劳、善良、坚韧的父老乡亲。青藏高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火热一线,彩虹故乡广大农村经历山乡巨变后的幸福图景,给了我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促使我坚守文艺阵地,用文艺吹响时代号角。
记 者:在您的主持下,互助县文联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绩,您策划实施了哪些工作,来推动当地文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李卓玛:在工作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在上任伊始向上级主管单位提出的“七个一工程”,这也是我多年来工作的重点。在互助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七个一”件件有落实:一本文学刊物,县文联主办的《彩虹》已成为土乡文艺界的精神家园;一项文艺扶持资金,建立县级文艺扶持资金,重点扶持培养文艺拔尖人才和文艺新人,目前已扶持出版图书19部;一个文艺奖,设立“彩虹文艺奖”以奖励文艺工作者;一组笔会,每年举办省市县级文学刊物作者参与的大型笔会及文学培训班;一群基地,在全县范围设立文艺创作基地,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文艺工作,目前已有土族故土园、纳顿庄园等6个;一套文学系列丛书,以土乡作家书写土乡为内容的“土乡作家文丛”丛书;一个网络文艺平台,即“互助文联”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让它成为所有土乡文艺工作者的工作平台和作品展示窗口。
经过多年努力,互助县文联的变化有目共睹。《彩虹》杂志获评青海省第5届优秀期刊;“彩虹文艺奖”评选每5年开展一次,共激励文艺家30余人;出版《土乡作家文丛》20本,以及以彩虹故乡为主题的书画作品集、摄影作品集10册;先后举办多场书画展览、创作笔会、摄影展览、曲艺宣讲等文艺活动,向土乡群众献上一道道“文化大餐”。
记 者:您认为,要发现和培养基层人才,最重要的是什么?怎样才能确保“既出作品又出人才”的可持续性?
李卓玛:发现和培养基层文艺人才,最重要的是要提供平台和机会,让“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先有机会“露”出来,才有可能促成文艺的“百花齐放”。为确保“既出作品又出人才”的可持续性,我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争取扶持资金,鼓励和扶持基层文艺人才。借助此项扶持,我们已帮助县内新生代文艺家10余人出版个人专著,极大凝聚了新生文艺力量。二是积极对外寻求合作,联合多方开展各项文艺活动,让各协会成为带动基层文艺人才技艺提升的最佳实践平台。三是争取省市文联的文艺项目在互助落地,让基层文艺人才有学习和锻炼的实战机会,用持续不断的丰富实践锤炼精品、锻炼人才。
记 者:您本人也是作家,创作经历过几次转型。为什么会创作《那一道彩虹——土乡班彦小康之路》这部作品?在创作和调研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李卓玛:班彦村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村子,是我从小到大熟悉的老家,记录和书写它在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想以班彦村这一滴水,去折射这个伟大时代江河之奔涌,用班彦这个青藏高原上的农村形象,反映新时代的潮流。
在创作和调研的过程中,有太多令我终生难忘的经历。6个月的时间,我深扎在班彦村,将全村8个大队369户人家全都采访了一遍,确保不漏一户。犹记得一个瞬间:在六队一户乡亲的电热炕上,我和做着针线的土族阿妮聊着家常,外面突然下起大雪,漫天的雪花静静飞扬,屋里的阿妮看着雪花喜笑颜开,笑颜恰如她手中正在绣的七彩盘绣太阳花。也正是那一瞬间,我做了一个决定:完成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后,一定要写一部有关班彦的长篇小说,用我努力了20多年的长篇小说体裁,回敬这个伟大的时代,回敬这片热爱的土地。6个月的时间,我和班彦的乡亲们用我们的民族语言土语交流交谈,和乡亲们下地耕作、上山牧羊,一起喂猪,拿起铲子挖土豆。我听到了他们对过去贫困生活的感慨、脱贫后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些真实的声音,这些带着泥土芬芳和生活温度的故事,成为我创作中最宝贵的素材,也成为我下一部作品的底色。
记 者:您认为写作者特别是青年写作者,如何写好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李卓玛:一是深入了解与学习。要深入研读本民族的历史典籍、传说故事、民俗风情等,了解民族的发展脉络、文化内核与精神特质。比如我们的土族青年写作者,可以研究土族的纳顿文化、土族盘绣的文化内涵等,通过对这些文化元素的深入理解,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实地考察故乡风土,亲自走访故乡的山川河流、古老建筑、传统村落等,感受故乡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气息。二是挖掘独特元素。要寻找特色文化符号,每个民族和地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如土族的梆梆舞、於菟舞,华锐藏族的跑马会等。青年写作者要善于发现这些符号,并将其巧妙地融入作品,使其成为展现民族和地域文化的重要标识,让读者通过这些符号感受到独特的文化魅力。要讲好故乡和民族丰富的故事传说,这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三是秉持正确态度。要心怀尊重与热爱,对自己的民族和故乡有深厚的情感,认识到其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意义。要真实呈现民族的历史变迁、生活现状和文化风貌,让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民族和地域文化,同时也能引发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入思考。四是创新表达形式。要融合现代元素,将现代的思想观念、写作手法与传统的民族文化相结合,使作品既具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符合当代读者的审美需求。
记 者: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对您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对未来的工作有哪些愿景?
李卓玛: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在表彰大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感振奋和鼓舞。这是荣誉更是责任,对我意味着更多的鞭策。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我将继续用文字扎根高原、记录时代,将青海之美讲给世界听。
青海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自然与人文交织的长歌。我将以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让世界听见大美青海的声音,以创作实绩诠释“冷板凳坐热”的坚守,努力让故乡文艺实现百花齐放。深化“文艺进万家”活动,让书画笔会、文学讲堂走进更多乡村校园,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在群众心间,让基层文艺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精神力量。